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日期:2018-07-15 来源:本站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创新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采用“面向需求、突出特色、强调工程、分流培养”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多样化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按学生未来发展目标构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上按三个能力阶段进行培养:

(1)第一阶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夯实基础;一年级按数学物理信息类实行通识和数理基础教育,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此阶段的工程实践重点是巩固程序设计核心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分析和建模能力。

(2)第二阶段集中学习软件工程知识,同时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基础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阶段的工程实践重点是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

(3)第三阶段是以专业方向为主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实践训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素质提高;此阶段的工程实践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基本要求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具体要求如下:

1.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

(2)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领域问题分析和建模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将专业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当中的能力。

(4)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3)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4)工程学知识:包括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其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应用技术知识。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软件设计模式、软件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度量。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1. 课程学分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要求

小计

比例

(不保留小数点)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35

42

29%

 

选修

7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23.5

23.5

16%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48.5

48.5

34%

 

专业拓展课程

选修

10

10

7%

 

实践环节

(不含课内实验)

必修

19

19

13%

 

合 计

必修

126

143

88%

 

选修

17

12%

 

2.开课规划

         统计 学期

学分总数

周学时数

课程门数

考试门数

第1学期

19.5

25

9

3

第2学期

24

26

9

6

第3学期

19

22

8

4

第4学期

24

23

7

4

第5学期

20.5

16.5

8

3

第6学期

16

16

7

1

第7学期

8

4

3

0

第8学期

6

专业实习

1

0

注:开课规划统计课程不包括任意选修课程或课外自主学时。

3.课程设置说明

3.1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

除了各个课程内的课程实验外,依据三个能力培养阶段,结合校企合作方式,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引进企业软件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分别设置了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实践课程。分阶段严格核心能力评价考核,保证学生软件工程师素质达标。

(1)第一阶段,为期2周的《程序设计与算法训练》集中实践,将提供多个个人案例用以实训,内容涉及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专业课,重点是巩固程序设计核心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分析和建模能力。

(2)第二阶段,为期4周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训》集中实践,将提供多个综合案例用以实训,内容涉及到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专业课,领域涉及到Java Web开发,Android App开发,J2SE开发等,实践重点是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

(3)第三阶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实习,同时结合实习内容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实践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毕业论文(设计)可以采用学校与企事业双导师方式,选题主要来自于面向社会应用需求的实际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解决。

毕业答辩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以设计方案的业界规范化表达、软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产品的社会需求程度、项目组织质量等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判标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2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学分获取规定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可获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①获得院级(含院级)以上计算机类、信息类竞赛三等奖以上;②参与一项院级(含院级)以上创新项目(国家级排名在前5名内,省部级排名在前4名内,校级院级排名在前3名内);③参与一项教师主持的校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④获得任意一项发明专利证书;⑤在公开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⑥获得国家软件水平考试初级以上证书;⑦其他经学院教学委员会研究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

3.3专业拓展选修课说明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两个专业方向(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软件服务与大数据方向),学生可以跨专业方向选修,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必须修读并取得足够学分。专业任意选修课方面,学生也可以在所属大类中修读的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跨院、跨学科的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所选课程学分可作为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学分计算。

3.4 毕业设计免修规定

学生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并以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可申请免论文选题等过程工作,直接获得论文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1)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免答辩,成绩以“中”计算;如学生想获得“良好”以上成绩,必须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2)论文在省级以上(不含省级)非核心期刊发表,免答辩,成绩以“良好”计算;如学生想获得“优秀”成绩,必须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3)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被SCI、EI、ISTP、SSCI、AACI检索收录,免答辩,成绩以“优秀”计算。

(4)已申请其它创新学分的论文成果,不能作为毕业论文免修使用。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3.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8.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0学分,实践课程19学分,即可毕业,发给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附件)

软工培养方案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