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通过全球互联网和计算系统进行通信、控制和信息共享的动态虚拟空间,在信息时代是社会有机运行的神经指挥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间。在网络空间里不仅包括通过网络互联而成的各种计算系统、智能终端、连接端系统的网络、连接网络的互联网和受控系统,也包括其中的硬件、软件乃至产生、处理、传输、存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
网络空间安全(Cyber Security),研究网络空间中的安全威胁和防护问题,即在有敌手对抗的环境下,研究信息在产生、传输、存储、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所面临的威胁和防御措施、以及网络和系统本身的威胁和防护机制。
网络空间安全涉及在网络空间中的电子设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数据以及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别对应四个层面:设备、系统、数据及应用。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5个部分:1.网络空间安全基础,2.密码学及应用,3.网络安全,4.系统安全,5.应用安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2个部分:1.防治、保护、处置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物联网、工控网、在线社交网络、计算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在内的各种通信系统及其承载的数据不受损害;2.防止对这些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滥用所引发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及国防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及法学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提供助力,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建立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师资优势:网络空间安全团队成员20人,其中博士13名、正高9名、海南省“515人才”和省优专家3名、海南省信息安全委员会委员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留学归国人员5名、硕士导师5名;2)基地优势:拥有一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其中包括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攻防技术实验室、数字媒体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软件安全研究所;3)体系优势:本学科在网络病毒防治、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态势感知、复杂网络系统安全评估、数字内容及其安全、数字生态安全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积累,具有产、学、研完整生态链。本学科依托信息安全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网络与计算平台安全的开发、测试和实验环境。研究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70余篇,登记相关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学术专著17部、教材10部。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坚实的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设有3个学科方向: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应用安全。
(一)网络安全(系统安全)
研究网络空间中的网络设备、通信链路、网络服务及管理等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防护的原理、技术、方法,涉及网络安全事件中的预防、监测、应急响应和恢复等多个环节。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风险分析与态势感知、网络安全防护与主动防御、网络系统恢复、恶意代码检测与取证、恶意代码逆向分析、应急响应与攻击取证、网络对抗、网络监听、网络安全协议、网络漏洞分析与挖掘、系统软件安全等。
(二)网络空间安全基础
研究网络空间安全基本理论、技术架构与方法等。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为网络空间安全其他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技术架构和方法学指导。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络空间安全数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分析、网络空间博弈理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理论与策略、网络空间的安全标准与评测、算法与计算复杂度、等级保护与安全指标体系、安全行为与管理等。
(三)应用安全
研究各种应用系统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展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关键应用系统安全、社会网络安全、多媒体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应用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控制安全、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云计算与先进计算安全、数据库安全、供应链安全、服务安全等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在学期限不超过5年。三年学习期满,不能按期毕业者,可申请延期毕业。在学期限达到5年仍不能正常毕业者,按《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并注销学籍。
五、培养方式
(一)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采用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
(二)发挥导师、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三)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课程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理论课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成立导师组,会同有关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与生活、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术研讨(Seminar)、社会实践、补修课程等几类,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开设 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
公共 必修 课程 |
政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考试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18 |
1 |
考试 |
||
英语 |
综合英语 |
1 |
36 |
2 |
考试 |
|
专业英语 |
2 |
36 |
2 |
考试 |
||
专业 必修 课程 (12学分)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1 |
36 |
2 |
考试 |
|
网络安全 |
1 |
36 |
2 |
考试 |
||
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 |
2 |
36 |
2 |
考试 |
||
学术规范和IT职业伦理 |
1 |
36 |
2 |
考试 |
||
模式识别 |
2 |
36 |
2 |
考试 |
||
现代密码学 |
2 |
36 |
2 |
考试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网络空间安全基础 |
数据挖掘与Python数据分析 |
2 |
36 |
2 |
考查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
进化计算与群体智能 |
3 |
36 |
2 |
考查 |
||
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
3 |
36 |
2 |
考查 |
||
自然语言处理 |
3 |
36 |
2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 |
网络协议安全 |
2 |
36 |
2 |
考查 |
恶意代码分析 |
2 |
36 |
2 |
考查 |
||
网络攻防与取证 |
3 |
36 |
2 |
考查 |
||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
3 |
36 |
2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应用安全 |
多媒体信息安全 |
2 |
36 |
2 |
考查 |
网络舆情分析 |
2 |
36 |
2 |
考查 |
||
高级数字图像处理 |
3 |
36 |
2 |
考查 |
||
大数据安全技术 |
3 |
36 |
2 |
考查 |
||
软件安全 |
3 |
36 |
2 |
考查 |
||
其他必修环节 |
学术研讨(Seminar) |
3 |
— |
2 |
考查 |
|
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各半) |
4 |
— |
2 |
考查 |
||
补修 课程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1-2 |
— |
— |
— |
|
数据结构 |
1-2 |
— |
— |
— |
||
操作系统 |
1-2 |
— |
— |
— |
(二)修学及考核方式
1、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一般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专业选修课程可以通过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其它教学环节以考查形式考核。
2、考试采用百分制,考试课程评分为60分及其以上者为及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3、考查可采用定性或定量方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次。定量评价达60分以上或考查评价结果为合格及其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三)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及申请硕士学位原则上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1分,且其中公共学位必修课程达到7学分,专业学位必修课程达到12学分,学术研讨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剩下为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补修课程必须合格但不计学分。
七、培养主要环节
(一)个人培养计划(课程修学)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研究方向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须按制定的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修学。
(二)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Seminar)要求研究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围绕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最新进展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通过公开宣读专题报告和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4次以上学术研讨(Seminar)报告,且获得考核“通过”以上成绩,才可以获得该环节的学分。具体修学要求参看《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研讨管理办法》执行。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学院安排及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课堂教学或模拟课堂教学活动;协助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及辅导答疑;协助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要有适当的工作量。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社会调查或文化教育等活动,以及到企事业单位调研、实习等。实践活动要有主题,要求写出实践报告。具体修学要求参看《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管理办法》执行。
(四)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积累科研经验,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参照《海南师范大学关于对申请博、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及《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关于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执行。
(五)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论文选题前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评述。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2.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培养方案所列参考书目和文献的基础之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及交叉领域范围内,广泛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力求文字简练,内容充实,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并附有参考文件清单。文献阅读综述报告在开题时一并提交评委审核。
3.论文计划及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后应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并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3学期作论文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执行。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4.论文中期检查(中期考核)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应公开举行论文工作中期进展汇报会。由硕士研究生向指导教师和有关专家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做出论文中期报告通过与否的结论并形成书面材料,交学院备案。
5.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表现,论文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研究成果,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论文应立论正确、数据可靠、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论文具体标准和格式要求按《海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执行。
学位论文撰写完毕,通过审核和盲审评阅后,可提出答辩及学位授予申请,具体要求根据《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如提前答辩,则需在满足学校相关要求的提前下,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并在导师组审核后方可进行。
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由硕士研究生按评阅人意见及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定稿后印刷提交学校归档。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根据《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申请毕业,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对申请博、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关于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和《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要求者,可申请授予相应学位。
评选优秀毕业生者,要求课程考核分数≥80,发表了SCI或EI期刊论文,且学位论文答辩为优秀。
九、培养主要过程及时间安排表
序号 |
工作项目 |
内容 |
时间安排 |
|
1 |
入学教育 |
管理制度、学科研究方向及导师介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 |
入学1个月内完成 |
|
2 |
导师确认 |
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确认导师 |
入学2个月内完成 |
|
3 |
个人培养 计划 |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计划 |
入学第2个月内提交 |
|
4 |
课程学习 |
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 |
一般应在一年半内(第1-3学期)完成。 |
|
5 |
文献阅读综述 |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学科及导师应根据本学科培养目标和选题,给学生列出主要参考书目和文献。 |
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 |
|
6 |
学术研讨(Seminar) |
以作报告来促进文献阅读及专项研究的效果,参看《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研讨管理办法》 |
|
|
7 |
教学实践 |
《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
|
|
8 |
社会实践 |
《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
|
|
9 |
论文开题 |
研究生完成选题及文献阅读后,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论文选题意义可行性及研究生对文献收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是否通过 |
论文开题报告应附有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3-4学期内完成 |
|
10 |
中期考核(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
检查课程学习情况 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 |
第4-5学期内完成 |
|
11 |
学术论文 |
按照《海南师范大学关于对申请博、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及《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关于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暂行规定》执行。 |
||
12 |
学位申请 资格确认 |
学习成绩、所需科研成果是否达标 |
一般为第6学期3月1日前 |
|
13 |
论文审核 |
提交盲审用纸质版和电子版论文,进行复制率检测及盲审 |
比答辩时间至少提前1个月 |
|
14 |
论文答辩 |
按照《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文件执行。 |
||
15 |
证书领取 |
校学位委员会通过后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
|
|
16 |
其他 |
申报海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申报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等 毕业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 |
根据通知执行 |
必读的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和重点期刊: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 Atul Kahate.《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 Michael Sikorski,Andrew Honig.《恶意代码分析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 李承远.《逆向工程核心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 Ivan Idris.《Python数据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