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海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期:2018-07-18 来源:本站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计算模型,具有较强的解决本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身心健康。

3、应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在学期限不超过5年。

三年学习期满,不能按期毕业者,学生本人须提出延期毕业申请,注明预期毕业年,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以进行后期学籍注册。在学期限达到5年仍不能正常毕业者,按《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并注销学籍。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人员。

四、培养方式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结合研究生所从事的领域加强工程实践,重视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在企业进行,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五、培养过程实施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在领域的培养方案,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学位点负责人审定后实施。

个人培养计划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而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的,研究生本人必须于变动课程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提出修订申请,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和学院审定同意后,交研究生学院备案。

2. 开题报告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该强调应用性,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并对收集的资料做出分析和评述,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论文工作计划,并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需要经过论证小组评议并获得通过,其中论证小组由至少3 位熟悉研究生选题内容的教师或校外专家组成。论证小组就研究内容、意义、技术路线、研究方案、特色或创新点、可行性等方面给出评估意见。

论文开题工作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3.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在学习中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其中业务方面的考核是依据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情况,通过开题报告、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考核。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未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延期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可在两个月之内参加补考核或随下一年级研究生同期进行考核。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个人总结、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审核、导师评价等。

4.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学位论文要求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凡需保密的论文应注明密级。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根据全日制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应修满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18学分)、选修课程(9学分)和专业实践(8学分)。

1.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其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为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和选修的其它学科专业课程为本专业的非学位课程。

2.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3.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结合海南师范大学本专业领域的培养要求,具体课程设置框架及学分分配原则如下:

(1)公共必修课:学位课程,共6学分。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位课程实行免修制度,凡入学以前通过英语六级,可申请免修学位英语。

(2) 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考试成绩需达到75分及其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3)专业选修课(每门专业方向课包含课程实践部分,含人文素养课程):选修,非学位课程,共9学分。每门专业方向课程(2+1)学分,其中理论课为2学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为1学分。在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过程中,引入专业课程实践。每完成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学习,都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1学分)。

由导师结合研究方向从专业培养方案中选择,允许在本学科跨专业选课,计入学分。也可由导师指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研究生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但不计学分。

(4)实践环节:必修,共8学分(其中文献阅读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七、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三方面内容。

1. 文献阅读(1学分)

(1)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导师应重视硕士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与考核。

(2)研究生需阅读至少四十篇的中外文献资料,对所要研发的项目写出不少于一万字的综述报告,内容由文献综述和分析两部分组成。

2. 学术活动(1学分)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硕士生在学期间要参加不低于八次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包括:参加(或参与组织)学术会议、项目讨论会、作文献阅读报告等。学术活动记录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提交。

3. 专业实践(6学分)

为了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设立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环节,并完成专业实践报告。

专业实践采取的形式:进入学校的研发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研发项目并有实质性进展;进入产学研示范基地,参加实践实训;进入与所属学院紧密合作的企业、研究所参加项目研发等。

八、论文评审与答辩

1. 论文评审应审核以下方面: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设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课程(6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

1

36

2

考试

工程伦理

1

16

1

考试

英语

1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程

(12学分)

数学模型与优化

1

48

3

考试

算法设计与分析

1

48

3

考试

计算机系统结构

1

48

3

考试

人工智能

2

48

3

考试

专业

选修

课程

(至少选修9学分)

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

2

32+16

2+1

考查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2

32+16

2+1

考查

移动云计算开发

2

32+16

2+1

考查

大数据可视化

2

32+16

2+1

考查

软件设计模式

2

32+16

2+1

考查

云计算开发技术工程实践

2

32+16

2+1

考查

服务计算

2

32+16

2+1

考查

海量存储技术

2

32+16

2+1

考查

实时大数据开发技术

2

32+16

2+1

考查

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网络协议工程

2

32+16

2+1

考查

网络攻防技术

2

32+16

2+1

考查

密码学应用技术

2

32+16

2+1

考查

恶意代码分析

2

32+16

2+1

考查

系统安全工程

2

32+16

2+1

考查

路由与交换技术

2

32+16

2+1

考查

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

2

32+16

2+1

考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32+16

2+1

考查

多媒体与智能技术

计算机图形技术

2

32+16

2+1

考查

虚拟现实技术

2

32+16

2+1

考查

计算机视觉

2

32+16

2+1

考查

三维建模与重建

2

32+16

2+1

考查

自然语言处理

2

32+16

2+1

考查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

32+16

2+1

考查

机器学习

2

32+16

2+1

考查

人文素养课程

中外文学与文化经典研读(必选)

2

16

1

考查

实践环节

(8学分)

学术活动

1-6

1

考查

文献综述

2-6

 

1

考查

专业实践

2-5

6

考查

补修课程

(跨学科

招生录取)

操作系统

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2

总计

 

≥35学分